2013年2月19日 星期二

最早的街道──荷李活道


2011年香港知識一站通網統計,香港現時有約4228條大大小小的街道,姑勿論數字精確與否,但普遍指約有4000條街道左右也少不免。大家知否香港開埠以來,哪一條是被正式命名的街道?答案就是橫跨中環和上環的荷李活道。

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

都市傳說──「高街鬼屋」


中國人迷信的程度可謂世界首屆一指,習俗多之餘,一直忌諱談生死鬼神,在過新年時情況更甚。故此筆者就在農曆新年前,探討一次鬼故主角──「高街鬼屋」,趁「年廿八洗邋遢」,洗去所謂的都市傳說!

「高街鬼屋」外牆

2013年2月1日 星期五

交通亭與交通警的故事


香港地地少人多,交通環境擠迫,特別在香港島一帶,假如乘巴士由筲箕灣到中環,沿筲箕灣道、英皇道、軒尼詩道一帶,實際上所需的時間不多,但是由於人多車多,加上中途有無數的交通燈,乘車每走數步就遇著紅燈便停下來,浪費時間。不過於20世紀初,香港並未有交通燈管制行車,一般由交通警站在交通指揮亭指示交通,但隨著時代的變遷,這種特色已經漸漸被現時紅黃綠三色的交通燈所取代。

圖為60年代交通警及交通亭 (取自網上)

2013年1月28日 星期一

人間煉獄──跑馬地馬場大火與戊午馬棚遇難士女公墓


如果要說香港盛行的娛樂活動,賽馬肯定是其中一項,九七香港回歸前夕,曾有「馬照跑,舞照跳」的諺語流傳,可見不管天大之事,賽馬仍然會在香港繼續盛行。不過,這項一直風靡全港的活動,在1918年曾經於跑馬地馬場發生過大火,成為香港史上最嚴重的火災,為香港賽馬活動寫下了一段悲壯的歷史。

1918年跑馬地馬場大火情況 (取自網上)
1922年東華醫院為大火所建的紀念墳墓

2013年1月26日 星期六

臨時避難所──香港防空洞


「日本仔打到黎啦,快啲走啦。」上一代害怕日軍侵華時,都會聽到類似的說話;現時中日關係緊張,雖然兩國關係未至於血濃於水,但近鄰地區利益當前,戰爭絕不會爆發,雙方只是採取「止戈為武」的外交策略以爭取國內支持。不過上一代就沒有如此幸運,他們確實地經歷了三年零八個月的黑暗歲月。香港淪陷前,他們為了免受日軍空襲,一個又一個又小又窄的防空洞就會是他們的臨時避難所。

當年軍器廠街的防空洞 (取自網上)

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

百多年的地區發展──公共浴堂


大家看日劇時,很多時候都會看到主角們在下班時到公共浴堂洗澡,或與友人談天等等。或許不少香港觀眾會覺得十分奇怪,為何不回自己家洗澡?而且與陌生人肉帛相見,「基」味濃烈。其實,在中國的文化裏,也曾出現類似的公共浴堂,宋代時期,民間公共浴池盛行,如宋吳自牧《夢粱錄.卷十三.團行》:「做靴鞋者名雙線行,開浴堂者名香水行。」,甚至大文豪蘇軾曾在泗州雍煦塔下澡堂洗澡後,寫了《如夢令》兩首詞,其中更指有擦背「揩背」等服務。不用奇怪,即使在香港,公共浴堂也一度興盛,西營盤西邊街與第二街交界,就有一所公共浴堂坐立於此。


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

被遺忘的軍事防禦──西灣炮台


提及香港海防,相信一般人所知的是鯉魚門炮台,即現時香港海防博物館一帶。不過,除了鯉魚門及白沙灣炮台外,附近的西灣炮台同樣是香港海防的一部分。

早在1880年代,英軍在現今柴灣一帶如鯉魚門等地設置軍營。後來港英政府明白到香港島東面為防守的戰略重地,遂於附近的西灣設置指揮室、瞭望台及兩樽炮台,並配以掩蔽體,以作防備,1906年曾經一度被拆卸,至1920年改為防空炮台。

1937年西灣炮台 (取自網上)

2013年西灣炮台(角度偏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