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2月1日 星期五

交通亭與交通警的故事


香港地地少人多,交通環境擠迫,特別在香港島一帶,假如乘巴士由筲箕灣到中環,沿筲箕灣道、英皇道、軒尼詩道一帶,實際上所需的時間不多,但是由於人多車多,加上中途有無數的交通燈,乘車每走數步就遇著紅燈便停下來,浪費時間。不過於20世紀初,香港並未有交通燈管制行車,一般由交通警站在交通指揮亭指示交通,但隨著時代的變遷,這種特色已經漸漸被現時紅黃綠三色的交通燈所取代。

圖為60年代交通警及交通亭 (取自網上)

當時香港車輛流量不多,因此交通環境不算擠迫,加上科技不算發達,因此仍是以人手方式處理交通問題,這個任務就交落在交通警身上。街上普遍設有交通亭,由交通警站在亭上指揮交通。一般來說,駕駛者要遵守交通警的指示。至於如何了解交通警的指示呢?如果交通警正面遠離望著司機,兩手垂低,司機就要有停車的準備,交通警隨時會用右手及食指和中指示意司機準備在停車線時停車,但不一定要停車,情況類似現時交通燈的「黃燈」,直至看見交通警以手掌對著司機,才是正式要司機停車。交通警側身對著司機,雙手下垂,表示司機可以隨意通過了。雖然最早的交通燈於1928年已經引入至上海法租界等地,但在其他地方並不流行,所以即使香港為英國殖民地,交通燈仍然不常見。直至80年代中後期,交通亭的歷史任務告終,市面上全由交通燈所取代。現時在香港街道上已經找不到任何的交通亭,只有在灣仔峽道的警察博物館內才可以找到其真身,供遊客參觀。

於警隊博物館的交通亭
這段歷史資料不多,且筆者最近缺乏時間搜集資料,希望稍後時間可以補充為這段歷史補充更多資料。

1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加油! Keep住寫多啲! 讓更多新一代了解香港的過去!